华夏历史上不乏战神武将,决战沙场,威震敌胆,安邦定国,如卫青、霍去病、韩信、白起等等;也有很多才华横溢的大文豪,如李白、杜甫、苏轼、白居易等等。那么真正文武双全的又有几人呢?下面我们就一起看一看历史上真正文武双全的八个人,文能诗篇传千古,武能扬刀啸西风。
嘉靖三十四年,戚继光晋升为参将,镇守宁波、绍兴、台州三地,正值倭寇猖獗。首次参与的岑港之战,戚继光不是特别熟悉倭寇的路数,初尝败绩,后终攻克,斩尽倭寇。战后,戚继光深感以水军行陆战之弊,士卒多为流民,号令不畅,战斗力堪忧。
于是,戚继光上书提议训练新兵,得胡宗宪首肯,他招募了三千新兵。但招来的新兵多为市井之徒,难堪大用。鉴于此,戚继光决定招募农民矿夫,组建一支真正的抗倭劲旅。嘉靖三十七年,他在义乌招募了四千余名新兵,这便是后来威名远扬的戚家军。
戚继光对新兵进行严格训练,重塑纪律,强化武艺,更改造兵制,创出鸳鸯阵,以12人为一队,各持不同兵器和功夫路数,灵活且杀伤力巨大。阵法还可随时变化,应对不同战况。
经此训练和改革,戚家军威震东南沿海,抗倭十余年,使倭寇望风而逃,确保了沿海安宁,给予倭寇沉重打击。
王阳明,更名为守仁,以伯安为字,阳明为别号,被尊称为阳明先生。王阳明不仅是一位深谙军事策略的军事家,还是一位哲学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,更是一位教育家。王阳明是明代心学的领军人物,是古代主观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,其学术影响深远,对明代及其后的儒学产生了巨大影响。
王阳明文人出身,吟诗作赋不在话下,他又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,迅速平定了长达数十年的叛乱。宁王叛乱中,王阳明巧妙地运用反间策略,先声夺人攻占南昌,再通过火攻南康,仅用了35天就全面平定了宁王之乱。
古人所说的圣人,便是那种无论走到何处,都能让周围的人变得更好的人。王阳明就是如此,一个完美的人。
辛弃疾的诗词风格多样,既有“而今识尽愁滋味,欲语还休”、“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”这样的宛转悠扬,又有“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”、“男儿到死心如铁,看试手,补天裂”这样的血性霸气。
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,而是用刀剑刻成的。辛弃疾不仅仅是一个诗人,他还是一个渴望血染沙场的爱国将军。时隔千年,今天品读他的作品时,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:将军百战身名裂,向河梁、回头万里,故人长绝。易水萧萧西风冷,满座衣冠似雪。
金国入侵宋朝,辛弃疾参加了耿京的义军,抵抗金兵。在辛弃疾去京都与朝廷商议军情时,耿京被叛徒杀害,叛徒逃进了敌军大营。辛弃疾赶回前线后勃然大怒,率五十骑兵冲进敌军大营,抓回了叛徒,并把其押赴京都后斩首。如此的骁勇,足以与三国时期甘兴霸的“百骑劫曹营”相媲美。
李白的“文”似乎不用多说,文采风流,才高八斗。李白创作了太多千古绝唱,风格洒脱飘逸,壮阔雄奇,不愧为中国历史上的千古诗仙。那李白是不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呢?
李白对“剑”有着天然的喜爱,据统计在他诗中,“剑”字一共出现了一百多次。诗如其人,身怀利器,杀心自起。
李白在《与韩荆州书中》写到:“自幼好任侠,有四方之志,年十五而修剑术,二十而怀纵横之策,欲遍干诸侯。”《旧唐书》《书》中,都提及李白喜欢“击剑”。大唐尚武,但历史上李白真正的武艺如何我们不得而知,只能从他的诗文中体会和想象了。
银鞍照白马,飒沓如流星。十步杀一人,千里不留行。事了拂衣去,深藏身与名。——《侠客行》
雨后的世界静谧而深沉,岳飞凭栏而立,怒发似乎要冲破冠冕,直插云霄。潇潇细雨初歇,岳飞的眼眸中闪烁着坚毅与决然,仿佛要将这混沌的世界洞穿。岳飞抬头仰望苍穹,长啸声中透露出豪情壮志,胸怀激荡,如狂风中的巨浪,汹涌澎湃。
岳飞回望三十载的功名,那些曾经的荣耀与尘土无异,那八千里路的征程,伴随着云卷云舒,月圆月缺。岳飞不禁感慨万千,时光荏苒,怎能虚度光阴,让青春白头,只留下空洞的悲切?
那段靖康之耻,是国家的伤痛,是岳飞的耻辱。岳飞心中的恨意如烈火燃烧,何时方能平息?岳飞渴望驾长车,踏破贺兰山,一雪前耻。岳飞的壮志是饥饿时以胡虏之肉为食,谈笑间畅饮匈奴之血。这份豪情,这份决绝,仿佛让人看到了一位铁血猛将的凛然形象。
岳飞梦想着重整旧山河,使之焕然一新,然后朝向皇宫,展现他的忠诚与决心。这画面,如史诗般壮丽,让人仿佛身临其境,感受到了那份激荡人心的壮志与豪情。
东汉末年爆发黄巾之乱,曹操率军征讨黄巾军,战功赫赫。中平六年,董卓进京,自称太师,专擅朝政。曹操不满董卓祸乱朝纲,逃出洛阳,“散家财,合义兵”,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。后来曹操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,以天子的名义率军征战天下,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击败袁绍,后又逐一消灭袁术、韩遂、刘表、吕布等诸侯,对外北征平定匈奴、乌桓、鲜卑等,统一了北方。曹操建立了三国鼎立时期最强大的魏国,他一生征战胜多败少,绝对当得起文武双全中的“武”字。
那么曹操的文采如何呢?曹操是历史上“建安风骨”(也叫“汉魏风骨”)的代表人物,他的诗文风格慷慨悲凉、辽阔深沉,并影响了后世诗歌的走向。曹操的代表诗歌有:《观沧海》、《短歌行》、《龟虽寿》等,其中不少佳句流传千古。曹操的书法也很不错,唐朝的张怀瓘在《书断》中评其为“妙品”。
李世民,名如其人,意在以济世安民为己任。身为李渊次子,他不仅展现出睥睨天下的军事才能,更在书法艺术上引领天下。李世民其擅长各种战法,尤其精于骑兵指挥,每临战场,必身先士卒,深得将士爱戴。李世民威恩并施,被尊称为“天可汗”,开创了“贞观盛世”。
在帝位期间,李世民选才任贤,广纳良言。他视百姓如亲子,不分族群,一律平等对待。此外,他还亲身实践并推广书法,成为以行书刻碑的先驱,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。
姜尚虽家境贫寒,却才华横溢,学识广博。他在渭水之滨垂钓时,偶遇周文王。两人相谈甚欢,周文王对姜尚的治国之策大为赞赏,感慨道:“吾太公望子久矣。”此后,姜尚便辅佐周文王与周武王,为“兴周灭纣”立下赫赫战功,被周武王尊称为“师尚父”。
因其在兴周灭商中的卓越贡献,姜尚被封于齐,成为齐国始祖。他学识渊博,精通天文地理、五行术数及奇门遁甲。据传,他还撰写了《三略》、《六韬》等兵书,被后世传颂。
姜尚的一生,充满了传奇色彩。从贫寒出身到拜将封侯,他的故事激励着世人不断追求梦想,勇攀高峰。